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民政兜底夯基助力山西全面小康——托起三晋百姓稳稳的幸福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从2009年起,山西省政府连续13年提高低保标准,在脱贫攻坚中,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贫困人口达到51.5万人;

  立足得天独厚的康养资源和禀赋,山西打响“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积极推进与北京、天津、海南等地战略协作;

  从2016年开始,省、市、县共投入近10亿元,增加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64万平方米;

  面向残疾孤儿设立“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资助项目,面向年满18周岁后仍在全日制学校就读的孤儿设立“福彩圆梦·孤儿助学”项目;

  “十三五”期间,省级共下拨资金7.98亿元,补助困难残疾人111万人次、重度残疾人154万人次;

  …………

  山西省民政厅党组书记郑红在近日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三场(省民政厅专场)发布会上,向三晋百姓交上了一张亮眼的“民生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各级民政部门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决守住基本民生底线,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着力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民政领域每一张温暖人心的民生成绩单,都是对山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支撑。

  困难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党和政府的政策真是好,不仅保障了我们全家的基本生活,还帮着解了燃眉之急。”近日,寿阳县的低保对象王某指着家里墙上贴着的“救助明白卡”激动地对上门走访的民政干部说。去年,王某患上了心肌梗塞,住院20多天花了不少钱。得知情况后,民政干部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帮他申请了临时救助,王某又获得了2000元的临时救助金。王某家的“救助明白卡”上清楚地记录着户主姓名、保障类别、保障人数、保障金额等信息,介绍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的申请条件和程序,还公示了县、乡两级相关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当前,全省各级民政干部正逐户上门为社会救助对象张贴“救助明白卡”,便于他们了解自己已享受的政策待遇和最新出台的救助政策。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不断夯实社会救助的基本民生保障兜底职能,强化“分类施保”“收入扣减”“低保渐退”“单人保”等保障措施,健全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动态管理、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监管、投诉举报、部门衔接、绩效评价等工作机制。“十三五”期间,全省城市和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27%和45.9%,城市平均达到每人每月615元,农村达到每人每年5658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又连续9次启动价格临时补贴机制,为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237万人次、支出4.86亿元。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加快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山西省民政厅副厅长琚李梅表示,“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分层分类相互衔接的救助制度体系,使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体制机制更加高效顺畅,服务管理更加便民惠民,城乡困难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老年群体的幸福感持续提升

  定制配餐、康复理疗、乐器培训、棋牌娱乐……在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街道滨河社区老年幸福院,百余位老人怡然自得地享受着晚年生活。70多岁的张奶奶逢人便说:“我天天都来老年幸福院,这儿有可口的饭菜,可以和朋友一起打牌、聊天,坐在阳光房里晒太阳,还可以针灸理疗、学习乐器,托社区养老幸福工程的福,让我们的晚年生活多姿多彩!”

  去年,山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推进会议,把建设30个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作为民生实事。去年建设的30个已全部投入运营,今年新实施的30个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养老不仅是每个家庭面临的问题,也是全面小康不可缺失的一环。“据调查,90%的老人愿意居家养老,7%的老人在社区养老,只有3%的老人在机构养老。抓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就是在努力解决好97%的老年人养老服务的问题。”山西省民政厅副厅长宋海兵告诉记者,“在总结太原做法的基础上,在全省积极推行‘升级版’,通过政府系统化的扶持政策,比如无偿或低偿提供养老服务场所、提供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为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同时,鼓励市场主体运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向连锁化、品牌化、专业化发展。”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山西省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60.7万人,占总人口的18.92%。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山西省已建成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026个、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919个;涌现出8个农村养老示范县和75个养老示范村;扎实开展农村敬老院提质升级专项行动,将分散在乡镇、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切实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实施‘431’和‘1251’两个重大工程。”郑红告诉记者,“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创建4个养老服务模范市、30个养老服务模范县(区)和100个养老服务模范机构,打造10个社区养老服务品牌、200个社区养老服务示范机构、50个养老服务示范社区和100个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组织,实现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示范引领的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打造山西养老服务品牌。”

  社区居民的归属感日渐浓厚

  “虽然地处偏僻,但是这几年小区的环境越来越好,设施设备越来越齐全,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周到细致,我们一家三口在这里住得很安心、很舒心。”家住阳泉市城区南山路街道瑞康社区的李女士对社区的发展变化很是肯定。

  社区整合驻地单位和社会资源,每月15日举办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志愿者为困难党员、困难老人、困境儿童等开展理发、上门打扫卫生、代购代买、课业辅导等服务。社区还联合物业公司每年举办“睦邻节”,在小区中央2000余平方米的空地上,居民们欢聚一堂,自编自演节目,在欢快热闹的气氛中感受“住有所居、住有所乐”的幸福生活。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承载着百姓的“小康梦”。从2016年开始,省、市、县共投入近10亿元,增加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64万平方米。

  据了解,为补齐社区基础设施短板,山西省民政厅联合组织、财政等10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市社区活动场所和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级扶持补助办法,大力支持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入社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 共0人参与
最新评论
养老资讯
最新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