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从老年餐桌看透“居家养老”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太和养老网讯:养老问题一直是国内一个重大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问题出现,也是国家开展关注度的开始。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化社会进程的加快,以及家庭规模日益缩小,居家养老管理系统已经成为老人们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而其中空巢、高龄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又是各地试图解决的首要民生课题。近日,记者了解到:尽管老人普遍对开设老年餐桌的做法“点赞”,但在大部分社区,老年餐桌仍面临着无法进驻、难以为继的难题。对此,长期关注养老事业的全国政协委员伊丽苏娅建议: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首先要“接地气”。


热闹的老年餐桌


12月9日中午11点20分,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街道的“老年关爱中心”里,老年合唱团的课程准时结束。然而很多老人并不打算离开,他们有的掏出自带的饭盒开始有序地排队,有的则踱到门口看起小黑板上6荤8素的菜单。原来,这间屋子不仅是老人们的教室,也是街道老年餐桌的所在地。


11点30分,一辆装满保温箱的货车停在了“老年关爱中心”门口,和货车一起来的,还有负责配餐和收费的工作人员。“开饭啦!”不到5分钟,随着阵阵饭菜香味扑鼻而来,冒着热气的新鲜饭菜就被摆放整齐。“我要一条鱼,一个茄子,一个炒芹菜,再来两个馒头,带走。”“我要一个土豆牛肉,一个鸡腿,一个炒青菜,在这儿吃。”不一会儿,房间里就热闹起来:老人们有的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有的则将饭菜装好,和熟人寒暄几句,而后把饭菜带回家去吃。


看着屋里来来往往的人群,几乎每天都要来老年餐桌转转的东直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孙爱青很是欣慰。“阿姨,今天的菜怎么样?”早早就来排队的周阿姨正买完饭往外走,孙爱青走上前去打了个招呼。“嗯,还不错!买了我最爱吃的西红柿炒鸡蛋,还有鱼。”周阿姨退休前是机关公务员,原来早餐、中餐都在食堂解决,而且因为工作忙,家里也很少开火。周阿姨慢悠悠地说:“我做饭不太在行,孩子们也很少在家,有时候我连晚饭也顺带着在老年餐厅买了,就不用再为做饭发愁了。”


和周阿姨聊完,孙爱青又走到一位坐着轮椅,正在餐厅用餐的老人跟前:“大爷,今天的菜还合您的胃口吗?咬得动吗?”看到老人点头,孙爱青才放下心来。“我们这里既然是老年餐厅,就得符合老年人的需要。许多老人牙口不好,而且还患有‘三高’、‘糖尿病’,所以饭菜要清淡,要少油、少盐、少糖,肉和菜都要切得细一些,做得烂一点。这里洗菜比给自家做饭洗菜还要仔细,因为老人肠胃较弱,菜的卫生要求更高。”


餐厅里的时钟指向12点,孙爱青不忘提醒:“上门送餐的师傅们该出发了吧。”而此时,负责送餐的高师傅已经把几份盒饭装上了带有保温箱的电动车。“小区里有20来户腿脚不便的老人,我们就每天负责送餐上门。”高师傅说,虽然送餐上门的老人不能选择菜品,但是因为时间长了,老人的口味他都很熟悉,所以每次都会尽量选择老人喜欢的菜品。“我们要做的就是风雨无阻,准时送餐,不能让老人们饿着。”


想办好并不难


“现在来这里吃饭的老人一天比一天多,每天出餐的数量都在200份左右。”据孙爱青介绍,现在这个餐桌不仅能保证本社区的老人用餐,还能兼顾相邻社区以及在附近工作的白领。可是在几年前,她还在为老年餐厅要如何经营下去而发愁。


2009年,按照北京市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政策,孙爱青所在的东直门街道调查了辖区内老人们的需求,结果发现希望能在社区解决吃饭问题的老人竟然占到了近3/4。“很多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经常是买个面包或包子,就点咸菜、酱豆腐就是一顿饭。”孙爱青说,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们便决定要解决老人们的吃饭问题。


“最开始我们也尝试和附近的餐馆合作。可是餐馆一来不能按照老年人的饮食需求来做菜,二来也不能保证老年人的用餐时间。所以这第一次尝试还不到两个月,就以失败告终。”孙爱青说,后来,他们又把街道办事处的职工食堂腾出来,找了一家餐饮企业来经营,但由于人数不固定,加上水电油火等,每做一份老年餐,企业都要亏钱,所以也没坚持多久。直到2010年6月,街道成立配餐中心后,老年餐桌才逐渐走上正轨。


“新的配餐中心成立后,社区服务中心和居委会给了很大支持,不仅为餐厅添置了新的保温送餐车,更换了新的设备,还减免了老年餐厅的房租、水电、煤气等成本费用。这样一来,虽然我们的老年餐每份只卖8元,但每天的出餐数量多,所以仍然能保证送餐企业有些许盈利。而这既保证了企业的积极性,也不会给老人增加经济负担。”孙爱青介绍说,东直门街道的老年餐桌因为运行良好,颇有些名声在外,因此也有不少其他社区的过来“取经”。“其实很多社区的老年餐桌之所以办不下去,关键还在于社区没有场地,或者餐饮企业无法盈利,因此缺乏经营积极性。”


在孙爱青看来,老年餐桌虽然是一项公益事业,但餐饮企业毕竟不是慈善机构,他们是需要利润驱动的。因此,除了社区应在硬件条件上给予支持外,政府也应在资金、银行贷款、税收制度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强力扶持。比如像扶持残疾人事业一样支持为老服务事业,只要是为老服务,或开办老年餐桌,可以3年免税,政府还可以直接补贴为老服务的餐饮企业,利用补助款直接为企业添置厨具、餐具、冰柜等厨房用具,或减免水电气的相关费用等办法。“我想,如果政府能加大支持力度,各地的老年餐桌就不愁办不好。”孙爱青说。


小餐桌大事业


眼下,东直门街道的老年餐桌开展得有声有色,可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市内像这样专门为老年人设立的社区餐桌其实屈指可数,大多数社区仍旧停留在和附近餐馆合作的方式上。一些社区虽然开办了老年餐桌,可也终因经营不善先后关闭。而与此同时,在北京市对城市老年人社区助老服务需求的调查中,老年人对老年餐桌服务的需求在各项社会化服务中仍处于第一位。一方面是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在亏损、微利的现实状况之间摇摇摆摆。那么,老年餐桌到底如何前行?


2009年,全国政协委员伊丽苏娅第一次提交了题为《关于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推进居家养老管理系统事业的提案》,提案中提到政府应该把养老事业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投入资金在社区建立老年活动中心、老年餐桌等社区养老所必需的基础设施的提案。5年来,她一直为推动“老年餐桌”计划而奔走呼吁,并终于在今年5月为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个居民社区争取了到老年餐桌的设立。


“这个小区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了近3成。可是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的居家养老管理系统服务一直比较滞后。社区里老人们的最大愿望,就是不用自己动手,在家门口吃上一口热乎饭。”伊丽苏娅委员说,为了完成老人们的心愿,也为了给类似小区居家养老管理系统工作提供有益经验,几年来,她和热心于这项事业的专业人才和社区的志愿者一起,为老年餐桌的开设要政策、争取资金和场地。“刚开始没少碰壁。但是这几年,随着国家对居家养老管理系统工作认识的提高,也因为各级政府的支持,今年社区所属的街道终于拿出了30万元,解决了场地和招商问题,让餐桌正式开业。”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 共0人参与
最新评论
养老资讯
最新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