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为老年人带来健康和幸福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卫计委、民政部、发改委等九部委《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2016年,民政部、国家卫计委发文《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医养结合”逐步落地。

近年来,随着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老年人的增多,对医疗、养老的双重需求日益增加,“医养结合”也逐步成为将传统养老与现代医疗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医养结合”在发展过程中能带来哪些好处?当前正面临哪些问题?将怎样增强老年人群体的幸福感?记者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小组讨论的间隙,采访了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向他们问计寻策。

困境所在:需求大 成本高 定位有偏差

中国养老90%是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相对很少。而随着中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即使有4%的老年人进入机构养老,养老床位仍然紧缺,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对于有医护需求的老人,好的养老机构一个月上万元费用,一般的养老机构只能提供生活照料,子女又不放心。”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海淀区委主委徐凤芹向记者介绍,她经过大量基层调研后发现,养老机构里存在许多失能失智的老人,大多有医护需求,而医护专业人才匮乏、护理人员不专业,导致服务老年人的能力有限,因而失能老人有褥疮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存在。

医药卫生界别小组讨论的间隙,徐凤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层面的“医养结合”,在现实中尚存在一些问题,这包括,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身数量就不够,医护人员入户成本很高。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需重新定位,对医生的评价标准有误区。此外,养老、医疗、社保的主管部门分别是民政、卫计、人社部门,各部门分工不同,各管一块,统筹协调力度不够。还有,国家鼓励发展医养结合的优惠扶持政策尚未出台,如目前老年人长期护理险并不普及。

前景展望:没有医疗的养老就不是养老

“医养结合”在居家社区养老中,就像胡同里的民警管自己的片域,提供家庭医生上门服务,老人有医疗需要时就来了。全国政协委员张俊廷风趣地比喻道。

社区养老主要针对的是到一定年龄的空巢老人怎么办。张俊廷说:“养老院设到哪儿,肯定要配备医疗服务。社区医务站也是为社区老人服务。比如,社区老人需要住养老院,档案自然也跟去养老院。现在联网不成问题,用心电卡一刷,医疗健康数据就出来了。关键是老年人在哪儿就得有人管他:大医院为老年人治疗,像做保健、量血压之类的,到社区医务站就可以。”

“没有医疗的养老就不是养老。”在全国政协委员王阶看来,社区对养老的服务大部分是“医养结合”的服务。老年人大多有病痛和伤痛,在衣食住行以外,要让伤、病痛得到缓解,才会有健康的身体状态,老年人才会获得健康感和幸福感。

委员支招:当好老年人健康的守门员

要重视“医养结合”在社区养老中的作用。一些地方的养老驿站形式非常好,但是并没有医疗服务在内。徐凤芹建议制定与“医养结合”相关的培训方案和日常照料护理标准,使依托于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医养结合”更便捷。

对医院、护理院承接失能老人的养老机构,进行“医养结合”十分有必要。徐凤芹坦言,通过“医养结合”,医生、护士才具备资格进养老机构工作。目前规定几名护理员配一名护士的做法其实还远远不够,仍然需要对养老管理人员、养老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医养结合人才培训机制,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在徐凤芹看来,机构养老中不是设立了医务室就“医养结合”了。医务室医生开药后,老人能不能报销,还涉及社保问题。甚至对老人进行慢性病管理,还涉及医保问题。如果不能报销,对老年人而言会很麻烦。她还介绍,“青岛的老年长期护理险比较成熟,老年人只需自费一点儿费用。北京目前也在试行。”

此外,王阶建议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对社区医生不应以看病人多少、开药多少来评价,而在于建立社区健康率、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的多少,以及所服务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更健康的评价机制。要让医生当好老年人健康的“守门员”,有精力为更多失能老人服务。

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在采访中表示,要树立“医养融合”发展理念,民政、卫计、社保等部门应加强养老与医疗、社保、康复等公共服务资源的融合,推进部门联动的沟通协调和工作推进机制,发展集生活居住、康复医疗等为一体、多业务融合发展的养老社区和养老综合体。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 共0人参与
最新评论
养老资讯
最新动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