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安徽医养结合新模式让老年人幸福感满满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你换管技术高明,亲自上门”,97岁的张元水老年人拿出他的笔记本,一笔一划地写着,曾是中学教师的他,字体苍劲修长。歇一下,老年人又补上一句,“现在医改有利老龄人”,并笑着朝身边的王士军医生竖起大拇指。

  王士军也笑了,这是他本月第二次送医上门,“上回主要是更换导尿管,这次来做个常规检查。”他一边说,一边为老年人戴上了血压计,“高压149,低压80,心率80,挺稳定的,平时要多喝水”,跟着又交代了天冷的注意事项。老年人不能说话,就以点头和写字回复。

  作为镜湖新城社区医院第一家庭医生团队的负责人,王士军目前管理着两张“家庭病床”,张老的建床时间长,在伊顿公馆小区;另一位肿瘤患者今年下半年建床,在佩森雅苑小区。根据病情,短则三五日,长则20多天,就会有一医一护穿着制服、拎着出诊箱,上门“查床”。这样的“家庭病床”,芜湖全市已建立了85张。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如何优化“医养结合”、提升老龄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正成为全社会的焦点。作为加快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芜湖在2021年全面推广“家庭病床”服务试点,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可及、便捷、价廉、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

  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科了解到,全市现有2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开展了此项服务,服务对象是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并经家庭医生评估确认适合居家治疗的患者。服务范畴和流程包括建床、查床、会诊、巡诊、护理、撤床等;主要服务的病种有临终照护、急慢病后遗症康复期、颅脑损伤后遗症、阿尔茨海默综合征等。根据不同病情,医护上门提供健康咨询、心肺听诊、皮肤护理、翻身按摩、换胃管尿管等服务。截至目前,芜湖共建床85张,在管30张。

  把病床建进家中,用吴其再老年人的话说,“真是救了我,让我的生活重新有了安全感”。68岁的吴其再并不年轻,但还要照顾他的父亲,即前文提到的张元水老年人。张老有冠心病,2019年末又患上了急性尿潴留,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那时我要辅助他喝水、起夜,成夜成夜睡不了觉,整个人都熬不住了。父亲因为不能顺利排尿,也很焦躁痛苦,血压跌到70/44”。最让一家人烦神就是更换导尿管,喊车去医院、排队挂号、等候就诊,一次大半天,颇费周折。

  2020年,镜湖区试行家庭病床,这项服务“照亮”了张元水父子的生活。建床后,家庭医生隔三差五上门,从药怎么吃到防褥疮的垫子怎么摆,指导细致入微。换导尿管就更不用说了,每个月带来新管,做好消毒、清洁和更换,而这一整套的流程,算上巡诊费和材料费,不超过百元。平时有什么情况,随时电话或微信咨询医生。如此,一家人都踏实下来,张老的情况很快好转,现在的他面色红润,生活规律,每天能下床晒太阳、看书看报。

  据统计,2021年整个镜湖区共建立家庭病床28张,目前在管11张,涉及的患者包括中风后遗症、骨折、慢阻肺,甚至植物人等。王士军医生对于其管理的“床位”早已熟门熟路,无论冬夏晴雨,按时“查床”无阻。他说:“这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住院的待遇,避免了辗转大医院的多手续、多花费,也拉近了医患的距离,带给患者、家属莫大的心理支持”。

  在市卫健委基层卫生科,工作人员介绍说,“家庭病床”服务实施成效明显,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难,传递了党和政府对人民健康的深切关怀,提升了居民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这项服务也丰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涵,促进了医护人员钻研业务技术,以适应新需要。从社会的角度,家庭病床还拓展了居家养老的新途径,为老龄人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现在,市民如有建立“家庭病床”的需要,可以咨询辖区的社会卫生服务中心。未来,芜湖将再接再厉,扩大试点范围,积极协调财政、医保等部门,建立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完善监督评估机制,全面建成有资质、高素质的家庭医生团队,为市民提供“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 共0人参与
最新评论
养老资讯
最新动态


分享到